央视315曝光的饲料“禁药”喹乙醇是何来历
来源:
|
作者:xapulong
|
发布时间: 2017-03-21
|
5355 次浏览
|
分享到:
含喹乙醇的“速肥肽”“造肉1号”等饲料添加剂类产品大行其道。而上市的畜禽体内是否有喹乙醇残留毒性,看不见摸不着,全面检测又谈何容易。
2017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江苏远方中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成武旺泰饲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混合型饲料添加剂“造肉1号”“味霸”“速肥肽”中添加了神秘物质喹乙醇,部分养殖户更是在饲料中直接添加喹乙醇!喹乙醇究竟是何玩意儿?何以引起央视如此关注?
喹乙醇既是抗菌药物也是动物生长促进剂
喹乙醇也称喹酰胺醇,是化学合成的喹恶啉类广谱抗菌药物,对防治猪痢疾等有极好的疗效。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部批准它作为兽药使用。
而此前法国一家公司还发现喹乙醇具有蛋白同化作用,可提高饲料转化率与瘦肉率。翻译过来就是:它对动物也有促进生长作用,具有饲料转化率高、畜禽生长快、用量少成本低等特点,据此开发它为第二代生长促进剂,并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猪、牛、鸡等畜禽生产。
有报道称,用含喹乙醇的饲料喂肉鸡,日增重可提高5%-10%,喂蛋鸡则产蛋率平均提高5%-8.5%。
而喂淡水鱼其生长率更是能提高50%!
因此,喹乙醇一度有了“水产瘦肉精”的雅号。
但瘦肉精在我国可没啥好名声,一旦沾上瘦肉精的边自然也就没啥好事。喹乙醇也不例外。
有研究发现,虽然喹乙醇本身的毒性小,但是在动物体内的残留时间长,有中度至明显蓄积毒性和一定遗传毒性,且毒性随动物种属不同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对禽和鱼类。
后果会怎样?
喹乙醇长期使用会蓄积在动物体内,诱变细胞染色体畸形,对部分鱼类有明显致畸作用,不仅能使动物中毒或死亡,而且残留在肉中还会造成耐药性,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鉴于喹乙醇的毒性和存在的潜在危害,人们对喹乙醇的安全性重新进行了评价。
各国对喹乙醇的使用陆续作出新规定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但法度不一
欧盟从1999年开始全面禁止使用喹乙醇。
我国农业部批准的喹乙醇兽药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和2001年发布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明确规定,喹乙醇作为抗菌促生长剂,仅限用于35公斤以下猪的促生长,以及防治仔猪黄痢、白痢,猪沙门氏菌感染,休药期35日;禁用于体重超过35公斤以上的猪和禽、鱼等其他种类动物。
其后,市场围绕喹乙醇的滥用不时上演围剿与“反围剿”。
一句话,这事儿就没消停过。
喹乙醇价格低廉,使用它后畜禽育肥期能够缩短,饲料还可以节约,又被允许在仔猪上使用,购买使用都很方便,如此高的性价比,吸引着不少养殖户和饲料厂的目光,超范围滥用喹乙醇的状况屡禁不止,养殖水产死亡事件也时有发生。《活着要懂添加剂》描述的发生在成都的5万尾鲟鱼鱼苗死亡事件,肇事原因也是在所喂饲料中含有喹乙醇!
有些养殖户可能对“造肉1号”“味霸”“速肥肽”等饲料添加剂所含具体成分不明就里,有些心知肚明。对于前者兽药、饲料厂经销商会来开导你:“你按过去那种模式就不管(用),就按新技术,就得猛喂才能长大,你要不猛喂,本也回不来,光吃不长,跟小毛驴似的……你加这些添加剂,添加这些东西(就管用)。”
最终一些养殖户就都冲着有效就是硬道理而去,猛喂含喹乙醇饲料添加剂,让畜禽“傻吃、酣睡、猛长”,兽药、饲料厂方和养殖户“双赢”,留下消费者干瞪眼。
有人可能会说,喂过喹乙醇再经过一定休药期,畜禽体内的喹乙醇也会逐渐降解。可多少人会这样做?你懂的。
为此,农业部于2009年专题下文,要求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喹乙醇使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喹乙醇使用管理,遏制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喹乙醇的状况。
农业部同时在《动物性食品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中也列入了喹乙醇。近年来更是多次制定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其它监管部门也一直在不断加大对喹乙醇等兽药残留的检测力度。
然而,饲料厂、养殖户有的是对策。
此次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饲料厂喹乙醇暗添加不标注、喹乙醇和其他抗菌药(如黄霉素)交替使用应对检测等等行业潜规则更像是“冰山一角”。饲料违规添加喹乙醇也并非个例!
含喹乙醇的“速肥肽”“造肉1号”等饲料添加剂类产品大行其道。而上市的畜禽体内是否有喹乙醇残留毒性,看不见摸不着,全面检测又谈何容易。
畜禽吃“药”,我们吃肉,环环相接何时了?
央妈能不急吗?就在3·15晚会上振臂一呼: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